最新消息Latest News
2021/01/22 年紀大就一定會聽損?耳順之年必經課題|博士助聽器
博士助聽器編輯部特稿
聽不清楚其他人說話,是長輩們最容易遇到的老年問題之一,甚至戴上助聽器之後還是可能有這個困擾。
所謂的重聽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?自身可以用什麼方法改善呢?身邊的親友可以怎麼幫助長輩們呢?
在討論這些問題前,我們需要知道,當我們隨著年紀慢慢增長,聽力退化是不可避免的一個問題。若不積極去處理,缺少聽力刺激會使得人的知覺敏感鈍化,進而衍生許多人際溝通問題,影響層面相當廣。
然而我們想要傳達一個觀念:聽力退化並不可怕,我們能夠做的,就是迎接它、接納它,並且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。
回到剛剛那些問題,我們可以從源頭開始討論起。聽能發展有四個階段:察覺、分辨、辨識、理解。
而聽力的退化簡單來說有三大部分的退化:聽力度數的退化、聽神經的退化及大腦的退化。
而自己以及他人可以怎麼做,這些都是聽能復健的範疇,以下做詳細的講解。
聽能復健涵括的內容牽涉的專業人員相當多,在此僅介紹一部分實用的,一般人也能協助的部分。
使用助聽器幫助察覺聲音
目前已有各種助聽輔具,例如助聽器、人工電子耳、門鈴警示燈、震動鬧鐘、調頻系統等等,而助聽器是相對方便取得且有效的一種輔具,能夠改善大多數聽損者的溝通問題。
當耳朵慢慢退化,有很長一段時間沒辦法正常接收聲音,你的大腦也會慢慢習慣沒有聲音的狀態。戴上助聽器之後,它會幫你找回聲音,但大腦仍需要一段時間來重建你的聽覺記憶,甚至重新連結聽覺與視覺。
因此,戴助聽器不像戴眼鏡,一戴上就能馬上看得清楚,它需要循序漸進地重新適應有聲的世界。在開始的幾個星期,先從安靜、單純地環境開始。再慢慢進階到稍微嘈雜的環境,甚至是戶外。配戴時間可先由短而慢慢加長。
若輔具的調整都很適當,但是長輩還是感到不滿,非常討厭配戴的話。或許是長輩對助聽器的期待過大、又或是對助聽器有負面情緒。
不過我們也需要了解,助聽器也是有其極限的,我們應該幫助長者建立正確的認知。配戴助聽器並不是換了一個新的耳朵,也不是仙丹,沒有辦法把神經跟大腦的損傷也修補好。它是一個「輔助改善聽覺與溝通的機器」。
聽損的問題仍然存在著,只是透過補償的方式改善及被縮小。我們必須跟長輩淺顯的說明,助聽器是增加音量,將語音傳送到耳朵的機器,但同時也無法避免增加了環境的聲音。
善用溝通策略 增加語言理解
為了彌補助聽器的極限,我們還需要應用一些策略,幫助聽的更好。比如:
預先告知
若可以的話,事先跟對方說明您的聽力狀況,預先避免溝通不良產生誤會。比如:「我的耳朵聽得比較不好,還請多包涵。」
選擇地點
盡量在安靜的地方、回音少的房間、或是距離太遠時靠近對方。
觀察訊息
面對面,可以用視覺做輔助(可看脣形或眼神方向、表情變化、手勢等線索)。
提出需求
請講者說話放慢、咬字清楚。聽不清楚完整的訊息時,請對方再講一次或換句話說。
重複話語
若是某一小部分聽不清楚,可以養成重複對方說的話的習慣。避免因為不好意思再問一次,而判斷錯事情,比如:「你剛剛說的是__這個意思嗎?」
協助聽損長輩 理解跟體貼是重點
與聽損者溝通其實並不難,只需要在交談的過程中留意幾點原則:
吸引注意
在開始溝通前,先透過喚名或拍肩等方式引起長輩的注意後,再開始交談。
放慢語速
由於毛細胞受損的緣故,導致語音處理的能力較差,因此慢慢將每一個字說清楚,可以幫助辨識語音。
音量正常
交談音量控制在一般正常的音量或稍大一點的音量即可,因為助聽器已經將聲音調整到合適的音量,所以不需要刻意大聲。且許多聽損者有「響音重振」的現象,對較大的聲音會感到敏感、不舒服。
面對面溝通
讓聽損者除了能透過搭配嘴型與表情的觀察理解對話外,也能發揮雙耳聆聽加成的優勢。
保持耐心與理解
如果我們能細心一點,為周遭長輩多設想一下。從小處體貼、關懷他們,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加和諧。
良好的溝通須仰賴溝通雙方的努力
聽損者本身要適應並長期配戴合適的聽覺輔具,搭配完善的聽能復健,並維持輔具的保養與狀況檢測。而周遭的人要能具備正確的溝通觀念,善用溝通策略,聽損將不會再是溝通的阻礙。
簡單的一點小改變,就讓每個人都能愉快的交談,聽見這世上許多美好的聲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