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Latest News
2025/03/25 聽損會增加失智風險?權威醫師解析關鍵影響!
撰文者:憶安診所 邱銘章醫師
台灣成年人聽損的現況
台灣成年人聽損盛行率約20%(優耳純音平均聽力在25分貝以上),65歲以上有失能性聽損者(優耳純音平均聽力在40分貝以上,建議戴助聽器)高達40%。
聽損與失智症的關聯
《刺絡針》雜誌2024年發表的的14個失智症危險因子,有45%是可預防的,其中聽損跟低密度膽固醇一樣,族群可歸因分率(PAF)都是7%,並列第一位。聽損不僅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,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症狀。
高齡者常見的聽損類型
聽損在高齡者中相當普遍,通常從無法在吵雜環境中聽清楚他人說話開始。由於聽損是逐漸惡化的過程,因此不易被發現,使得早期診斷與治療變得困難。
高齡者的聽損可分為周邊聽損和中樞聽損。

與長輩溝通的技巧
許多人會嘗試在長輩耳邊大聲說話,但這可能會讓長輩感到生氣,認為家人或照護者沒禮貌。其實這個時候比較好的解決方法是:
- 站到長輩面前,先招呼以獲取注意力。
- 看著對方的眼睛,用簡短的句子慢慢說話。
- 一次只說一件事,音量適中,以提高理解度。

聽損與失智風險的關聯性
研究顯示,聽損程度越嚴重、聽損發生時間越久,失智風險越高。與原本的聽力圖相比,每增加10分貝的聽損,失智風險增加1.3倍。
- 輕度聽損(25~40分貝):失智風險是無聽損者的2倍。
- 中度聽損(41~70分貝):失智風險為3倍。
- 重度聽損(70分貝以上):失智風險將近5倍。
即使是輕度聽損,也會影響記憶和思考能力。腦部磁振造影的研究顯示中年(40~64歲)聽損者其顳葉體積縮小速度較快,其中也包括海馬迴、內嗅皮質等跟事件記憶相關的腦區。

社會心理因素與失智風險
從社會心理層面來看,聽損容易導致孤獨、憂鬱及社交隔離,而這些因素都會增加失智風險。此外,從認知儲備的觀點來看,聽損會減少來自環境的聽覺刺激,進而影響大腦運作。
心血管共病也是重要因素。血管疾病可導致耳蝸或聽覺相關的上升神經通道(從橋腦到聽覺皮質)的缺血性損傷,例如耳中風或腦幹中風,進而造成聽損與顳葉內側萎縮,最終導致失智。

助聽器能降低失智風險嗎?
研究顯示,聽損時間越久,失智風險越高。例如,聽損持續25年以上者的失智風險最高。此外,助聽器的使用可有效降低失智風險。對於失智高風險族群,使用助聽器後,整體認知功能追蹤3年的衰退風險可以下降48%。即使聽損者已發展為輕度認知障礙,使用助聽器還是會降低變成各種失智症的風險比值至0.73。
部分研究更指出,聽損增加失智風險的情況主要發生在不配戴助聽器的人身上。除了降低失智風險,配戴助聽器可以減少事件記憶力和思考力的衰退。

預防聽損,降低失智風險
保護聽力是預防失智的重要方法。建議從年輕時就開始注意聽力健康,例如:
- 避免長時間高音量聆聽音樂,避免娛樂性聽損。
- 長期使用耳機者應留意音量與使用時間。
- 在噪音環境工作時,務必使用適當的防噪護具,以預防職業性聽損。

*本篇作者為憶安診所失智症權威醫師,擅長各種認知行為障礙的診斷與治療。
❱❱ 欲了解詳情歡迎諮詢 憶安診所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