助聽器原理


目錄
1.助聽器外型有哪些?
2.助聽器如何傳遞聲音?
3.耳模的作用與類別
4.助聽器頻道怎麼選?


近十幾年來,科技不斷進步,聲音處理從類比進步為全數位式,不但聲音可以透過電腦做精密的調整,連外觀也變得精巧。

助聽器外型有哪些?

訂製型

依大小分為CIC、ITC、ITE。

外殼依照使用者的耳道形狀取耳型量身訂製,也會依聽力分小、中、大等不同外型。但對比耳掛型的缺點是內部空間較小,能放置的喇叭較小,輸出功率有限,不適合重度及極重度聽損者。

耳掛型(BTE)




須搭配耳模使用,適合對象有嬰幼兒~學齡兒童(因耳道會隨年齡而有所改變)、以及重度、極重度聽損者。

耳道型喇叭(RIC)



和耳掛型助聽器相比,耳道型喇叭助聽器是將喇叭外移放在耳道內,讓助聽器外型縮小,也通常可以享有更多功能如藍牙、充電等選項。適合聽損範圍很廣,從輕度到重度均可。

骨導式

分為植入式與配戴式。



適合傳導性聽損患者,如小耳症、長期慢性流膿的中耳炎。

跨傳式

依據聽損程度有分CROS/BiCROS。


須配戴雙側,原理為在劣耳置放一CROS發射器,經此麥克風收音後,藉由無線傳輸的技術將聲音訊息傳遞至優耳側的接收器進行處理、播放。適合單側聽損且戴助聽器無顯著改善的對象。

助聽器如何傳遞聲音?

助聽器構造 助聽器具有三個基本零件:麥克風、 擴大器或數位晶片、喇叭。

助聽器主要原理為透過麥克風收取聲音,經過擴大器或數位晶片將聲音放大及處理後,再經由喇叭輸出,最後將聲音傳送至使用者的耳朵內。

耳模的作用與類別

耳模是用我們耳朵打印模型翻模製作的耳塞,通常耳模都是用在耳掛型助聽器上,裝上耳模的助聽器才能有效地將聲音傳導到耳朵裡。

軟質耳模(矽膠耳模)




軟質耳模質地偏軟也較有彈性,配戴時與耳朵的密合度高。當助聽器音量需要開得比較大聲,容易產生回饋音(漏音)問題的時候,緊密的軟質耳模能降低回饋音的發生。

另外,嬰幼兒或是孩童也建議使用軟質耳模。除了降低回饋音的問題,固定性較佳不易脫落也是它的優點。還有發生碰撞的時候,軟質耳模也可以避免耳朵受傷。

硬質耳模(壓克力耳模)




硬質耳模有光滑的表面,對於配戴耳模不好塞入耳內的人是個好的選擇。

尤其是年紀大的長者,他們的外耳道會變得彎曲、扁塌、還有皮膚比較沒有彈性,如果使用軟質耳模比較不好配戴。

一旦耳模沒有戴好容易有回饋音產生,硬擠硬塞耳模,也會讓耳朵受傷。

還有硬質耳模的可塑性比軟質耳模好,它可以修模變化許多外型,不論是要穿孔、打洞,還是要做成小一點都可以。

助聽器頻道怎麼選?

一般所稱的助聽器頻道,是指助聽器在進行數位訊號處理時,拆分為多個壓縮頻道,針對每一壓縮頻道調整增益,進行音訊處理。



頻道數越多表示頻道切割得越精細、可調整參數更細微。

例如,6頻道助聽器,係指該助聽器的頻率被分為6個壓縮頻道,可針對這6個壓縮頻道進行調整,以符合使用者需求;若是選配12頻道的助聽器,表示該助聽器的頻率區分為12個壓縮頻道。

壓縮頻道數越多,越能針對細部的頻率進行調整。透過選配軟體,可依照聽損者的聽力圖,在不同的頻率給予不同的放大音準。

如此一來,助聽器便能依據使用者的聽力圖曲線,調整為更符合使用!